要看懂长安十二时辰,必先知大唐这些历史!

网络影视资讯人气:191时间:2021-08-12 07:30:18

最近有一部爆火的悬疑剧,叫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网上流传着诸多该剧的传说,几乎将这部剧神化。据说这是一部非常讲究的历史宣传剧,光是剧里的一个路人甲衣着就十分考究。我偏偏不信,能有多考究?我倒要看看。

看完几集之后,我从一脸懵逼到惊为天人最后欲罢不能,且不说他的衣服考究不考究,反正剧情十分的吸引我,12个时辰,导演硬是生生拍了48集,你是要把我急死呀!

让人上火的不止是剧情,还有他们的对话,什么阿兄,喏,还有那起飞的手指,咋的你要拜天地呀?我是越看越好奇,这个历史上的唐朝,真的如这部剧所演吗?我于是抽空去图书馆翻了翻资料,然后发现……

一、唐皇家族:家和万事兴,家不和则短寿

故事要从我们所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说起。

话说李治于公元649年称帝,弄了一个比他大四岁的老婆武则天。唐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怕老婆,这毛病就是从李治这传下来的。

可能是由于武氏大李治四岁的原因,武姐姐觉得小鲜肉嫩得很,不会治国,姐姐来教你啊。于是乎,当了30多年妻管严的李治最后抑郁身亡,他的儿子李显在母之盯视下称帝。

李显龙椅还没捂热乎,武后就嫌他无能,一年后把他赶下皇位,让李显的弟弟李旦称帝。

李旦倒是在位时间长,是李显的六倍。还不是因为听妈妈的话,好好待在家当个写诗作画的公务员?

六年后的某天,武后一高兴,于天授元年(公元690年)称帝。孩子们还小,家务事还得妈妈来(时年李显31,李旦28)。

当了15年皇帝的武后,在重病临死前,被逼宫禅位给李显,然后撒手人寰。

李显高高兴兴地接手皇位,觉得这下终于没人管我啦,他高兴太早了。李显的老婆韦氏见自己婆婆嫁个早死鬼,当皇帝很威风,也有当下女皇的想法,便下毒药死了李显,荣登遗孀排行榜前十。

可怜李显一生漂泊,只好好活了5年。

这时,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已经年少有为,他当然不会看着伯母韦后祸乱李氏江山,于是在姑姑太平公主的指导和默许下,三下五除二,搞死了韦后,帮爸爸登上皇位。

李旦看哥哥死的早,他也惜命呀,两年后,便坚决地禅位给李隆基。唐朝就这样迎来最重要,也是最跌宕的一个盛世时期——开元盛世。

公元712年,也就是开元元年,李隆基称帝,是为唐玄宗。他开疆扩土,改革吏治,前期任用贤能,创造了唐朝最繁华的开元盛世。

公元742年,李隆基改开元年号为天宝元年。根据原著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故事,就发生在天宝三年正月十四。

剧中有句台词说得好:不出十年,长安必大乱。果真十一年后,长安大乱了。

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,爆发安史之乱。次年,太子李亨授意亲信在马嵬坡兵变,杀死杨国忠,逼死杨贵妃,随后在灵武称帝,是为唐肃宗,改元至德元年(756),把玄宗架到太上皇的虚位。

六年后,唐肃宗李亨和唐玄宗李隆基先后病逝,唐肃宗享年51,唐玄宗享年77。

李亨死后,儿子李豫称帝,是为唐代宗,改年号为宝应元年(公元762年),最终平定安史之乱。

没错,李亨就是剧中李必一心扶持的那位太子,最终也没啥建树。然而李必的功绩却并未止于此,我们后面会详说。

话说李亨,开元26年被立为太子,贺知章是他的侍读,既剧中的何监(原著中均采用历史人物真名,只在剧中被全数更改为谐音)。

自李亨当太子以来,就一直被丞相李林甫和其后继者杨国忠排挤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讲的就是李林甫和太子李亨的党政之争。

在剧中,人人皆称其为林相,这部剧很真实地还原了每个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,李林甫本尊确是一个很会揣测人心的奸佞。在李亨和李林甫的这场斗争中,玄宗从不阻拦,他不想让太子羽翼丰满,却给了宰相壮大势力的机会。

也许你以为唐玄宗是不是脑袋有坑?确实是,那时的他已不是那个年轻英俊、聪明睿智的君王,而是被女人迷昏了头,觉得自己的儿子都是外人,宰相才是亲生的昏君。

在李亨被立太子的前一年,玄宗已经听信武惠妃谗言,废杀包括太子在内的三个儿子。武惠妃一高兴,病死了。

失去武惠妃的唐玄宗像是得了失心疯一般,抢来武惠妃儿子李瑁的妃子——杨玉环作妃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无论前一个情人有多难忘,最爱的还是下一个。

毕竟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被传唱千年,颂为佳话,而武惠妃不过是枕边吹过的一阵风,就算折了三个儿子为你铸情,那又如何,我还有好几个儿子女儿略略略。

放眼看去,唐朝帝王多病逝,除去被人害死的,为什么老李家的娃总是生病呢?细细研究一下,我个人觉得,得由这五个字来解释:家和万事兴。

老话都是有道理的,如果家庭不睦,今天被老婆气,明天被老妈管,后天被儿子打,长此以往,郁结于心,则病。

还有,情绪太过激动也不好,比如武惠妃,高高兴兴吹枕边风,喜气洋洋突发病死。

总之,你家人亲戚的质量好坏,与你的身体安康与否直接挂钩。

二、唐朝官场:铁打的江山,流水的宰相

唐朝的官制较为复杂,皇帝之下,设尚书、门下、中书三省,三省长官同为宰相,为皇帝议政,下达决策。

门下省长官为侍中,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,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,三者官阶都是三品。

门下省设官职:给事中、左散骑常侍、左补阙、左拾遗。

中书省官职:右散骑常侍、右补阙、右拾遗。

这两个部门负责给皇帝出谋划策,没啥重要职务。

尚书省主管六部: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所以尚书令是一个很重要的官职,一般人不敢当。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后,当太子的一段时间曾任尚书令。在他登基以后,尚书令这一职位就正式空缺了。

尚书令空缺,尚书省负责的六部工作逐渐交由门下、中书两部。日久年深,中书令和侍中逐渐变得位高权重,皇帝为了不使大权旁落,采用三品同级参政的办法,意思就是凡是三品官员,经皇帝特批,可以与宰相一同参政。

天宝元年,侍中、中书令的职称改为左相、右相。于是吏部、户部、礼部的工作基本由左相代为管理,兵部、刑部、工部的工作则由右相代为管理。

贞观之后,中书令、侍中升为二品,这样一来,同三品参政就不能实行。皇帝又设御史台,同中书省、门下省并称三司。

还有九寺:太常(正三品)、宗正(正三品)、光禄、卫尉、太仆、大理、鸿胪、司农、太府。

五监:殿中、国子、少府、将作、都水。

从这些官中,以及有才学士中选取能人,特批参政,史称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。

搞这么复杂的目的,主要就是分散宰相职权,听取多方意见,所以才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。

因为有话语权的不只是当朝宰相,凡是有才学之人,皆可为国家建设建言献策。

但是,廉洁自有不同的廉洁,腐败却是相同的腐败,后来皇帝昏了头,宰相们便轮流着独揽大权,罗织罪名,构陷忠良,参政的人就只剩宰相门生。

唐朝的皇帝用人真的超随意,宰相这么大的官也是说换就换,每个皇帝当政期间,不换上三五个宰相,都不能算是过了皇帝瘾。

唐玄宗时期,出名的宰相就不下七个:姚崇(剧中姚汝能的爷爷,一代名相,工作做得顶呱呱,儿子也顾不上教,后因儿子搞小集团,废了仕途)、宋璟、张嘉贞、张说、张九龄、李林甫、杨国忠等。

因此,在长安,当个宰相真的不是很大的愿景,so easy的。所以说,做人一定要有梦想,可以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:当宰相。

李必是这么想的,杨国忠也是这么想的,那个穷抠穷抠的元载也是这么想的,最后他们的愿望都实现啦,多棒。

三、大唐边疆:谁在守卫?谁又入侵?谁把长安梦打碎?

在长安十二时辰里,我们会听到诸如右骁卫、陇右军、守捉郎等等复杂的兵籍名称,那么在历史上,这些兵籍是否真的存在?

募兵制度往往是临时招兵,人员杂乱,好坏不均,为了改善募兵制的缺陷,唐朝沿用前朝的府兵制度,使兵农合一,用白话说就是:

假如你是一个唐朝农民男人,24岁的时候想要入军籍,就到政府注册一下,然后回家继续种田,有人会定期喊你去参加军训,打仗的时候还得自备一系列生活用品。好处就是官府给你减免田地赋税。并且这种兵役是终身甚至世袭的,这样政府就不用担心你跑路了。

府兵是戍守京师和城镇的兵的统称,由十六卫中的十二卫统帅:左右卫(既羽林军)、左右骁卫、左右武卫(武侯)、左右威卫、左右领军卫、左右金吾卫。

他们的统帅机构叫折冲府。折冲府按规模大小,分上中下三个等级,等级越高规模越大。

驻守地方城县的兵归当地折冲府统领。另外四卫: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,分别负责看守皇城门禁和作皇帝侍从、仪卫。

唐玄宗时期的左右卫名为龙武军,唐肃宗李亨时改名神武军。

驻守边疆的兵又有另一种称呼。总体来说,边疆戍兵由十个节度使、长乐经略使、东莱守捉使、莱州守捉使,以及登州刺史统领。

节度使按照地域划分为以下十节度使和经略使:安西节度使、河西节度使、北庭节度使负责西边;朔方节度使、河东节度使、范阳节度使负责北边;西南边疆是陇右节度使、剑南节度使驻守;东边是平卢节度使驻守(后有调整);南边驻守的叫岭南五府经略使。

所以剧中提到的陇右兵是边兵,是真正从战场上活下来的。常年在皇宫好吃懒做的右骁卫,和陇右兵的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。

唐朝的边疆之祸,可以用一个乱字称之。

贞观年间,唐朝国富军强,少数民族归顺者多,唐朝将碎叶(前焉耆)、龟兹、于阗、疏勒设为四镇。但是,安定的生活从未降临边疆,四镇断断续续失而复收。

先是西南边疆吐蕃兴盛,垂涎于四镇,反复骚扰,唐朝常常派兵镇压吐蕃。天宝年间的将军高仙芝(是高句丽人)就曾征战吐蕃,收复吐蕃都城连云堡。

接着是北边边疆,在原著小说中,故事一开始就标明狼卫出自突厥。突厥分东西突厥,西突厥有个叫“十姓”的族群被东突厥侵略瓦解,他们的后人入住长安城,被唐朝廷册立为“十姓可汗”,负责镇守碎叶。

后来,边疆兴起一股新少数民族叫苏禄,苏禄人雄霸西域,十姓可汗见唐王朝鞭长莫及,靠不住,就依附苏禄。苏禄开始成为令唐朝头疼的一大边患。

第二大边患就是西北大食——唐朝时期的阿拉伯人,由穆罕默德建立的宗教国统领。

古代波斯与东罗马交战多年,大食国趁乱兴起,吞并波斯及一部分罗马地区,波斯王子后代由此入住长安,即是剧中景寺的管事伊斯。

说到景寺,顺带提一句,唐朝时期宗教五花八门,除去佛教、道教,唐朝时期的三大外来宗教是:袄教(拜火教)、景教、摩尼教。这个景教应该是那时候的基督教。

波斯被大食吞并前,波斯王子曾请求大唐出兵援助,但朝廷以路途遥远,不便作战为由拒绝出兵。这使得大食国日益壮大。

那时西突厥也常与大食交战,也请大唐出兵,安西都护府建在时,常常出兵镇守。武则天在位末期,唐朝国力微衰,朝廷忙着和姑姑姨姨互喷,无暇顾及边患,安西都护府便废弃,此后四镇常被大食侵扰。后来唐朝又忙于应对西域的苏禄,更无暇顾及大食。

从以上历史可以看出:

1.突厥和大食有仇;

2.突厥恨唐王朝不肯发兵援助;

3.突厥内部还分裂吞并。

三条信息都符合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关于狼卫的剧情,大概狼卫就是西突厥的残余势力,为了换取家乡的稳定,不惜深入长安,恐吓当朝者,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唐朝发兵援助,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
正是由于唐朝皇帝,对于边疆这些原本归顺的小民族,不管不顾的态度,才给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祸根。

四、故事的后来:那些遗落在历史中的真实

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剧虽然演了48集,却只讲了长安的一天,但是这一天,却为我们展现了唐王朝从盛到衰的一个缩影,往后余生,尽可窥此一刻。

安禄山是胡人和突厥的混血,开元初在幽州互市(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公共贸易区)当牙郎。开元二十四年犯了罪,差点被杀头,贿赂高力士保下一命。天宝年担任平卢节度使。升任范阳节度使时,认杨贵妃为义母,从此一路高升。

天宝十四年,安禄山起兵叛乱,但是仅四年就兵败。兵败前把接力棒交到当时的范阳节度使史思明手中,史思明又折腾了四年。这八年在历史上合称安史之乱。

安史之乱爆发后,被宰相轮番欺负的太子李亨,终于找到了翻身的机会。可惜李林甫早在三年前已经病逝,李亨终是未能享受扳倒宿敌的胜利,于是他在马嵬坡把气撒在杨国忠身上,并逼死杨玉环,企图政变失败后,和老爹唐玄宗李隆基分道扬镳。

这一别,就是黄泉再见。

剧中的李必在历史中叫李泌,字长源,安史之乱时,他是李亨身边重要谋士。但是,李泌这个人真是,诚如易烊千玺所演,非常之柔弱。

之所以用柔弱这个词,是因为他干起工作倒是雷厉风行,但是不会为官之道,每逢受到佞臣排挤,就辞职归隐,然后皇上还老请他回去,一请就来。真的是,没得说,可能是任性吧。

到李适(李亨之长孙)称帝时,李泌才入朝拜相。最可气的是,剧中那个元载,都比他早一届称相。

元载,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,唐玄宗时期)中进士,在官场混迹20后,于宝应元年(762)攀交宦臣李辅国,成为代宗李豫(李亨长子)时期宰相,随后参与诛杀宦臣李辅国,罪名是宦官专权,然后他自己又独揽朝政,排除异己,贪财,贪财,贪财!直到贪到代宗忍无可忍,赐死全族。

元载妻,唐朝名将王忠嗣之女,王韫秀。王忠嗣看不上元载,但王韫秀却很看好他,并不顾父亲反对,下嫁之。

剧中,元载拉着王韫秀信誓旦旦的起誓,只爱她一个。当时心想,男人的嘴,骗人的鬼。但翻看历史后发现,他这一点倒真是做到了。也堪称奇迹。

历史上的元载,两面三刀,贪得无厌,害人良心从不痛,这部剧真是100%还原了他的丑恶嘴脸,也顺带还原了他此生唯一的一句真心话。(不过,有野史称,元载纳有一妾,名薛瑶英,极为美貌。)

剧中还有一个很不重要的人物:程参。

程参就是岑参,历史上的边塞诗人,代表作: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。天宝三年进士及第。此时岑参已经是30多岁的大叔一枚。

据原著所写,岑参并不是一直被关在靖安司牢里无所事事,逢人进来就要口吃的。

能吃,确实是岑参的个人特色,毕竟边塞生活苦,可能岑参个人胃口大也说不定。但是,在原著里岑参是有戏份的,而且是重要戏份。

不过,这个剧情的设计,我个人觉得也是蛮可爱的,狱友来了又去,只有岑参一直在这等吃的。成为剧中搞笑的担当。

五、长安,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

这部剧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长安城,108坊特色,奢华无比,还有地下城,各国人民居住在此,吃的用的花样百出,最厉害的是靖安司极其现代化的破案工具:大案牍术和长安传呼机——望楼。

那么我们来看看,历史上的长安,是个什么样?

先说“大案牍术”,其实小说原著里并没有大案牍术一说,崔六郎死了以后,长源急着要人破案,徐宾直接推荐了自己的好友兼死囚张小敬,因为他当过九年不良帅,业绩在这摆着呢,抓贼找他,没问题。所以大案牍术估计是导演为了让长安看起来更摩登临时加的吧。

再说望楼,靠击鼓和约定暗语传递消息,那约定的暗语看起来有点像摩斯密码,又有点像盲文,但是每次传到靖安司的消息,有时居然老长一大段话,它究竟是怎么约定的暗语?

我想不明白这其中缘由,但是望楼传信的时候,我脑海里就浮现那个大哥大传呼机横行的年代。那时传呼机是人工传信,因此流传着不少关于传呼机的笑话。比如有个人打给人工寻呼台说,给某某传呼,我要打死他,紧接着对方就收到了来自传呼台的贴心信息:快跑,某某要来打你!

我觉得这个望楼,整个就是一个长安传呼机。

剧中靖安司有一位报时官,一刻不离地盯着仪表,每个时辰报一次,偶尔偷偷去个厕所。其实不必这么麻烦,事实上,历史上唐朝开元十三年,制作出了一种计时仪器:

开元十三年,一行等作水运浑天仪成,其法,诗铜为圆天之象,上具列宿、赤道及周天度数,注水激轮,令其自转,一日一夜,天转一周。又别置二轮,络在天外,缀以日月,令得运行,每天西转一距,日东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,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,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匠。仍置木柜以为地平,令仪半在地下,晦明朔望,迟速有准。又立二木人于地平之上,前置钟鼓,以候辰刻,每一刻自然击鼓,每辰则自然撞钟,皆于柜中各施轮轴,钩键交错,关巢相持。

这种仪器长得像铜制地球仪,还标注了经纬度,然后两边各加一日一月,地球西转一度,太阳东转一度,月亮转13°19’7”,转29下多,就日月交汇,放在一个木盒里,旁边放俩小人,小人前放钟和鼓,用轮轴连接小人和仪器,每一刻小人就可以自行敲鼓。

这不是传说中的机械手表吗?还是如此奢华版的,我的天哪,有这玩意不用,非让一个近视眼在那不吃不喝不拉的敲鼓叫唤,我竟无语凝噎。

参观完靖安司,接下来让我们来长安坊间看看有什么吃的。

剧中张小敬刚放出死牢,就先来一盆水盆羊肉。唐朝时期,由于唐太宗开明政治,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,也带来五花八门的调味料:胡椒、豆蔻、荜拨、茱萸等等,唐朝虽然没有辣椒,但是你若穿越到唐朝,也能体味各种闻所未闻的辛辣,喜欢吃辣的朋友们可以“长安时空国旅”组团走起来。

除去调味料,还有海量的香料:乳香、苏方木、龙脑香、安息香、苏合香,等等等等,所以说在唐朝开个香铺真的是一个网红职业呢。

剧中靖安司招职员回去加班的时候,给一个安主事加了一段戏,他老婆先前不让他回去加班,最后拗不过他,放他去加班。分别的时候,老婆问他:明天早饭想吃啥?安主事回道:胡麻饼,多放点芝麻!

唐朝时期,胡人来华,胡饼大兴,和今天的烧饼有点类似,但不同的是,里面夹馅。做法是这样的:面一斗,羊肉二斤,葱白一合,鼓汁及盐熬令熟,炙之。面当令起。

大家可以自行领会一下,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西安肉夹馍么?

吃饱喝足,接下来该赏花灯,逛庙会。唐朝的灯会可热闹啦:唐开元前后,西域文明之流布于长安,西域式之镫彩,似亦曾一度为长安人士所笃好。张说有辞云:

花萝楼前雨露新,长安城里太平人。

龙街火树干罐艳,有踏莲花万岁春。

帝官三五戏春台,行雨流风莫妒来。

西域锤轮千影合,东华金阙万重开。

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、十六夜,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,衣以锦缭,饰以金玉,燃五万盏灯,族之如花树。官女千数,衣罗缭,曳绵绣,耀珠翠,施香粉。一花冠,一巾被,皆万钱;装束一女皆至三百贯。

长安人爱玩马球,剧中永王参与的正是马球比赛,马球原名叫波罗毬,发源于波斯,结合中国的传统蹴鞠游戏规则,发展成马球,类似于马上曲棍球,但是比赛规则又接近蹴鞠,反正唐朝上层社会过着比现代人还奢侈的生活,他们穿金戴银,一个赛一个赶时髦,没事打打马球,逛逛街,买买国际舶来品,真是好不快活。

唐朝以前,人们都是穿围帽的,就是帽子周围围一圈纱布,把头完全遮住,类似于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带个斗笠加帘子的那种。发展到唐朝才逐渐露出脖子、脸、头发,直至发展到带幞头(就是剧中他们头上顶的那个毛巾)。

胡人来华以后,窄袖子的胡服开始流行起来,天宝年以后开始穿宽大袖子的衣服,但也不是无限宽到走路都可以顺带扫地的那种,拖地的尺寸和袖宽都是有严格限制的。

诸如此类,种种种种,盛唐的长安,真可谓应有尽有啊。经我考证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这部剧,80%基本还原真实的长安,为我们真正展现了一个5D长安城,的确称得上制作精良,业界良心!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1 乐乐影院 豫ICP备76312789号

极速影院

电影天堂

电视剧

综艺节目

樱花动漫

明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