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年后重看集结号,谷子地的形象愈发清晰,冯小刚却日渐模糊

网络明星资讯人气:83时间:2021-09-29 17:01:04

2007年两部大片“火星撞地球”——陈可辛的《投名状》和冯小刚的《集结号》。当时大多数影迷倾向于《投名状》会赢,结果出人意料,《集结号》以6000万的优势“大比分”胜出,无数人为之错愕。

《集结号》的票房在当时是很有争议的。也正是从那一年起,“买票房”的说法在各大论坛兴起。后来的《非诚勿扰》1、2也被质疑票房“不干净”。

论质量,《集结号》跟《投名状》差着档次;论角色的复杂程度,庞青云更远胜谷子地;论画面,两部大片半斤八两——《投名状》乌漆嘛黑,《集结号》拍得像电视剧。

但是在话题度方面,《集结号》又远胜《投名状》,这恐怕才是《集结号》票房大爆的关键原因。

《集结号》最大的争议就是谷子地其人其事真的存在吗?冯小刚拍这样一部电影究竟用意何在?这两个争论一直持续到电影下线,整个网络乱成一锅粥。

14年前的观众求实较真,喜欢推敲电影中的历史细节,一年后的《见龙卸甲》就是因为细节不到位票房崩盘的。纠结于角色、故事存在不存在,导致“谷子地”的形象一直很模糊。

14年后重看《集结号》,历史细节退居其次,“谷子地”的形象反而越发清晰起来。

谷子地

“谷子地”这个人,或许存在,或许不存在。这也是冯小刚的高明之处——你很难翻阅所有文献资料,用排除法证明谷子地的“虚无”。

就核心表达而言,“谷子地”是否真实也根本不重要,他的存在有三重意义。

1、不一样的声音

这个“声音”或来自于民间,或来自于历史,或来自某部分精英群体。《集结号》真正想表达的无非是,在这个集体声音淹没个人的“太平盛世”,允许一点不同的、异类的声音出现。

《集结号》诞生的年代,社会对一些流过血打过仗的老战士的照顾是不够到位的,老兵生活困难晚年凄惨的报道不断出现。冯小刚拍这部片的灵感即来源于一篇报道。

讴歌盛世的同时不能忽略个人,集体表达不能淹没个人。在这一点上《集结号》是有积极意义的。

2、公平

谷子地纠结到底有没有集结号这件事,目的就是给死去的战友讨个说法,归根结底是在寻求公平。

当时的影视剧、社会舆论一直有个毛病,喜欢渲染成功讴歌胜利,集体狂欢之下,个人的公平、遭遇显得微不足道,也似乎根本没人关心。“谷子地”的意义就在于引发观众反思,成功很重要,公平也很重要。

3、冯小刚的“矫情”

熟悉第五代导演的都知道,内地三大导张艺谋、陈凯歌、冯小刚。冯小刚对张、陈的态度值得玩味,羡慕的同时又有些不屑。

冯小刚对艺术片一直颇有微词,认为是拍了点老百姓看不懂的东西“装大尾巴狼”。由此可以窥见,冯小刚对凭借伤痛文学、民族伤疤上位的陈凯歌张艺谋应该是不怎么服气的。

冯小刚拍《集结号》一定程度上是想证明,陈凯歌张艺谋那套不过如此,他玩起来也丝毫不差。

其实冯小刚这种态度还是挺明显的,拼大场面拍《夜宴》,揭伤疤搞《集结号》,玩深沉拍《1942》《唐山大地震》。但坦白来讲,冯小刚确实没有这个实力。

越发模糊的冯小刚

谷子地的形象越发清晰,冯小刚却越来越模糊了。

从《唐山大地震》开始,冯小刚的个人形象越来越割裂。以前的冯小刚走平民路线,笃信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对文艺青年不屑一顾,怒斥豆瓣有些群体是“装大尾巴狼”。

《唐山大地震》以后,冯小刚又“转移阵地”,煎饼卷丸子架炮往里打。怼昔日的“战友”他开始不屑一顾,甚至发表了“烂片多是因为烂观众多”的神论。从群众中来又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,这个转变未免太大了。

冯小刚在大方面的表现,有时候也确实让人心生怀疑。以前人们觉得冯小刚拍《1942》、拍《集结号》是出于“良心”,但自2017年以后,这个说法出现了很大的动摇。

2017年据媒体报道,冯小刚早在2012年就在在温哥华买房,在美国也有两套豪宅。他本人也神不知鬼不觉得入了加拿大籍。

中国的“良心”在加拿大?这话怎么听怎么别扭。

奇怪的是冯小刚本人似乎根本不在乎,从未回应过这些争议,不知道到底怎么想的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1 乐乐影院 豫ICP备76312789号

极速影院

电影天堂

电视剧

综艺节目

樱花动漫

明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