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一束“高光”背后,都是一份使命,一种传承

蘑菇资源网影视资讯人气:913时间:2021-04-10 01:56:45

每一档节目的背后,都有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。

综艺市场瞬息万变,时代洪流滚滚向前,但是在“浮沉飘荡”的综艺市场中,《我要上春晚》能够历经十年激荡而不衰,在互联网“风起浪涌”的时代依旧能够熠熠生辉,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该节目本身的意义赋予了它“长青”的能量。

给予平凡人“高光”时刻,传承传统文化之精髓,或许这就是《我要上春晚》能够长青的意义。作为一档十年长存的大IP,《我要上春晚》为太多的平凡人提供了专属他们人生的“高光”时刻,在展现这些普通人“十年磨一剑”的艺术匠心中,也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传承文化精髓的使命。

一朝“高光”十年磨

最新一期《我要上春晚》,同样为我们展示了很多平凡人的“高光”时刻,以及这些“高光”背后的使命与传承。

高光时刻1:

《百尺竿头》高难度爬杆惊心动魄,

非遗传承者“孔楼兄弟”动人心

《我要上春晚》的舞台曾经呈现过很多杂技表演,但每一次的惊艳都不尽相同。杂技表演《百尺竿头》在带给人们震撼的同时,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孔楼杂技的独特魅力,那就是高难度下搭档间的绝佳默契配合度。

“高难度”与“默契感”或许是《百尺竿头》最惊心动魄的看点。百尺长杆被托举者的肩膀稳稳扛住,而“爬楼者”在6.5米竹竿顶端的高空做着变化莫测的动作,“巨野兄弟”之间的心意相通让人忍不住屏息凝神。

正如表演者李猛所说,《百尺竿头》的表演门槛极高——“在我们巨野县上至九十九,下至刚会走,大部分人都多少会一些杂技项目,但是像爬竿这种高难度的现在能做的没有几个”。

作为山东菏泽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孔楼杂技的代表作《百尺竿头》练起来非常艰难。选手赵云现为了能够稳稳托举起长杆,日复一日地练习直到肩膀起水泡、磨破、变成茧子。最终这种长期的单肩重量压迫,还会让左右肩的高度变得不一样。

但是在他们看来,既然选择了孔楼杂技,就要勇敢的坚持下去,将这张家乡杂技文化的名片,展示给全中国、全世界。

百尺竿头十年磨,一朝“高光”雄姿展。孔楼杂技表演者用高超的技艺为家乡非遗的传承做出贡献。就像巩汉林在节目中所说的那般——“搞杂技的人都知道,这是实实在在的硬功夫,这个项目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,还能有人传承,这是最难能可贵的”。

因为热爱而选择,因为责任而坚持,因为使命而弘扬,相比起节目的精彩视觉效果,“巨野兄弟”这份传承非遗文化的质朴精神更值得我们点赞。

高光时刻2:

天下功夫出少林,

《十八铜人》绝伦表演诠释中国武术精髓

在少林功夫中,最负盛名的当属十八铜人,都说“闯得过十八铜人阵,才是令江湖人翘起手指称赞的好汉英雄”。那么少林功夫到底有多绝妙?节目《十八铜人》便让我们体验到了中华武术国粹的“高光”时刻。

节目中的“十八铜人”虽然年纪不大,但是拳脚之间尽显刚毅霸气,动作的精炼娴熟更是惊人。整齐划一的武术动作、精妙绝伦的武术编排,彰显了恢弘大气的少林功夫气质,更将中国武术的精髓诠释得淋漓尽致。

节目中“十八铜人”所在的“少林寺拳法学校延泽演艺团”,曾多次受国务院邀请,出访过60多个国家,每年都会进行上百场武术表演,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最高水准,也是享誉国际的一张靓丽中国文化名片。

学习武术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,承受身体上的伤痛,才能学有所成。少林功夫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享誉盛名,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国武术传承者的拼搏奋斗。正如《十八铜人》的表演者,他们虽然年纪不大,但是却将自己的童年和青春全部献给了中国武术。

他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六岁,为了能够保持最佳的表演状态,每天都在刻苦练习,基本上有两年没有回过家了。一朝抉择入少林,不惜余力苦练习,挥洒汗泪弘国粹,这些小小少年郎们值得观众们为其呐喊鼓掌。

高光时刻3:

传统文化“撞”上现代潮流,

《湖湘伢子》方言版rap嗨翻全场

中华传统文化元素“撞”上现代潮流新风尚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?《湖湘伢子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流行说唱“撞”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、长沙弹词、湘剧武旦打戏的别样魅力。

恰到好处的长沙方言运用,再配合上自然默契的流行音乐旋律,看似不相容的两种文化却契合得刚刚好,听起来节奏鲜明、动感十足、朗朗上口,不仅嗨翻全场观众,也赢得了专业评审团的一致好评。

一方“方言”养一方人,每个地方的方言都蕴含着千百年间积淀出的悠久文化,在情感表达上面往往更为突出,最能展现地方特色。

《湖湘伢子》用长沙发言诠释新式说唱,向更多年轻人传递地方特色文化,意义非凡。就像表演者叶润泽所说的那样:“音乐有无限的空间,非遗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宝藏”,将非遗文化融入无限的音乐当中,是创新也是传承。

高光时刻4:

《小花上学》笑中带泪,

喜剧小品用笑声反映社会现实

好的小品,不仅能够带给观众欢声笑语,更能够让人在笑泪中回望现实、反思生活。

童鸣、黄荣演绎的《小花上学》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喜剧小品那种直击心灵的共鸣。节目看似聚焦的是一个不认真读书上课的“坏学生”,全程诙谐搞笑,最后却剧情大反转,用深刻的道理来引发观众深思。

看完《小花上学》,巩汉林感慨万千,对节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:“好的喜剧节目,就是让你笑过之后,又有眼泪和心酸。让观众笑着流泪,是一种很难的际遇。”

同时,巩汉林更现场回忆了赵丽蓉老师的创作故事:“在某一次的舞台中,赵丽蓉老师有一个用毛笔写字的场景,为了能够让整个节目呈现出最好的品质,赵老师为了那短短几十秒的镜头练习了半个月的毛笔字”。

舞台艺术,要讲究,绝不将就,喜剧舞台也同样如此,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都需要有赵丽蓉老师这样的工匠精神,只有孜孜以求,不断细作,才能够打造出永流传的经典作品,永远传承下去。

重拾非遗文化瑰宝

彰显传承责任使命

无论是《百尺竿头》中孔楼兄弟令人“屏息凝神”的爬竿表演,还是《湖湘伢子》独具创意性的方言版说唱,亦或《十八铜人》中少年们血气阳刚的中国武术,都让我们看到了节目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弘扬初心与使命担当。

一幕幕精彩卓伦的舞台表演、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幕后故事,更让我们懂得了每一束高光背后,都是一份使命,一种传承这句话所承载的意义。

作为一档十年长红的大IP,《我要上春晚》自开播以来就本着为草根群众提供逐梦舞台、为广大观众呈现精彩绝伦表演的初心,不断创新发展。在《我要上春晚》的舞台上,既有令人感动的群像故事、精彩绝伦的个性化表演,也有经典文化与潮流新风尚碰撞后所呈现的“新国潮”。

本周,《我要上春晚》更让我们看到了非遗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,就像节目主持人所说的——春晚是全国民众一道不可或缺的“年夜饭”,而“非遗”就是一道最不可或缺的菜。

春晚作为一个充满包容性与时代性的舞台,不仅需要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流行文化,更需要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底蕴的国粹经典。而《我要上春晚》从源头助力十年之久,观众在变,节目形式也在与时俱进,但节目的初衷却从未改变,那就是始终为烹饪好春晚这顿“年夜饭”助力把关,这本身就是《我要上春晚》的一种使命、一种传承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1 乐乐影院 豫ICP备76312789号

极速影院

电影天堂

电视剧

综艺节目

樱花动漫

明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