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渤讽刺娱乐圈的演技再出圈,冯小刚贫嘴剧的黄金时代也过去了

网络影视资讯人气:738时间:2021-07-14 22:36:53

《北辙南辕》没那么好,也远没有那么糟糕,但这部新剧是冯小刚导的,那事儿就不同了。

毕竟,这部剧距离他上一次拍剧,已经时隔23年。

很多观众习惯把冯小刚当电影导演,其实冯小刚拍摄电视剧比拍摄电影更早:且不说他当编剧的《编辑部的故事》,和郑晓龙联合执导的《北京人在纽约》,就说他独立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《一地鸡毛》,那也是1995年的事了。

那时候的冯小刚,拍一部电视剧爆一部,除了《一地鸡毛》,剧没爆,可挡不住口碑好啊,至今豆瓣8.7。

《北辙南辕》的评分多少,不好说,创冯小刚电视剧口碑新低的可能性相当高,谁让他早年电视剧口碑那么劲。

当然这部新剧热度是不俗,上来就冲上网剧榜二,夹在《你好,火焰蓝》和《千古玦尘》中间,话题度也不低,剧中王珞丹一句“我们不能拿青春明码标价”直接上热搜了。

但口碑几乎已经是墙倒众人推的地步,客气的批评说冯小刚现在已经不了解老百姓的生活了,严肃的批评说他拍了部高配版的《小时代》。

换成几年前的冯小刚,那是断不会忍的,肯定要和评论正面刚,如今的冯小刚大概是不会了,人老了,就被变得慈祥一些。小钢炮什么的,那都恍若隔世了。

但《北辙南辕》如果算烂剧,国产好剧能剩多少?

这其实是一部优缺点都异常明显的作品,糟糕的地方一句话就说透了:不接地气,全是伪穷人,冯小刚也不懂什么是女性友谊,他拍了个不该他拍,他说要拍也没人敢拦着,结果硬拍出来的剧,被吐槽也正常。

但要说这部剧没有优点,我死都不同意。比如,冯小刚拍的讽刺娱乐圈的部分,尤其是黄渤“12345”的部分,放在冯小刚巅峰期的作品里依然是亮点。

现在有评论说,这都是不疼不痒的东西,有本事冯小刚把真正的娱乐圈拍出来呀,他敢吗?

我觉得这就是抬杠了,冯小刚不敢,有人敢吗?就算有人敢拍,有平台敢放吗?

实事求是说一句,《北辙南辕》再怎么南辕北辙,敢让黄渤宋丹丹这么讽刺娱乐圈的,也就冯小刚了。

冯小刚新剧讽刺娱乐圈,有点意思

必须说一句,冯小刚这次的选题有点意思,市面上的女性群像剧已经很多,不差冯小刚这一部,可他依然拍了,但也因为粗制滥造的太多,《北辙南辕》一出,质感反倒是让人眼前一亮。

别的不说,冯小刚功架总还是在的,《北辙南辕》无论叙事节奏,还是镜头调度,肯定是高出普通网剧一筹,况且还有美术指导石海鹰、摄影指导赵小丁这样的高手,拍出电影质感不算是吹牛。

当然最关键的是,这毕竟是那个搞出过《编辑部的故事》和《一地鸡毛》的冯小刚,老了老了,总还是带着点老炮儿的腔调。也只有他,能在国产剧里夹枪带棒,还能请来角儿演这些夹枪带棒的戏。

就说被全网赞的黄渤那场戏中戏。

按照黄渤的说法:“冯小刚导演喊我去戏里客串,当时可把我高兴坏了,因为他告诉我这个角色非常‘省事’”,结果等到了之后,才发现这个角色一点都不省事。

冯小刚让黄渤演了个没有台词的“数字先生”。

黄渤:我这个角色,是个什么故事?冯小刚:简单,就是一个人跟另一个人的故事。

黄渤:那我是什么戏份?冯小刚:情感戏。

黄渤:那总得有台词吧?

冯小刚依旧很淡定:当然有了。

有是有,就是“一二三四五六七”。

冯小刚甚至自己亲自上阵扮演戏中戏里的导演一角,黄渤的角色叫什么,“渤哥”,绝了!

剧中的渤哥是一位演技与档期齐飞的大明星,台词,那是没空背的。来演这场戏都说看导演面子。还走什么戏,直接来。

到底是演技派,和蓝盈莹的情感戏,情绪说来就来,演得是痛哭流涕,一张嘴,台词是“1234567……”

一开始还是数字,后来直接念的是扑克牌的“钩儿、疙瘩、凯,叉”,最后连“撒由那拉”都喊出来了。

不仅如此,念数字的渤哥,还知道怎么在演戏的时候自然调整和对手戏演员的位置,演到最后导演还看哭了,一个劲地夸“渤哥”演得好,是“表演艺术家”。

演完戏导演想跟渤哥讲讲新戏的事儿,渤哥面露难色,一旁的女助理非常有眼色地赶紧插话,说渤哥4点还要赶飞机,实在没时间了。

这一场戏,就把之前数字小姐的贵圈传说和流量鲜肉扎戏的娱乐圈怪现状,再次狠狠讽刺了一把。

看完之后只想说唯一的破绽是:要是个个数字先生小姐都像黄渤这么能演,影视圈的演技水平早就上来了。

这还不算,又找来宋丹丹演了一位娱乐圈的资深明星经纪人,名字叫“花姐”。

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调侃“王京花”,调侃就调侃吧,还让她说出了黄晓明的名言,一开口,一山、千玺、昊然,噼里啪啦全出来了,聊的是,又是娱乐圈著名的争番。

剧中张绍刚扮演的老板带着刚刚入职的戴小雨(金晨 饰演),一起找宋丹丹饰演的花姐谈合作,请她带的大明星春雷哥参与某部戏,但是呢,演的是男二号。

花姐一开口,男二号可以,不过必须把署名放在男一号的年轻演员小彭前面。

张老板说花姐没这先例啊,再说那么多老戏骨总不能都放在年轻演员前面吧。

宋丹丹眼睛一瞪眉毛一甩:行啊,可以啊,放,全都放在咱们家春雷前面,我们没意见,但就是小彭不行。为什么呢,因为他是凭披荆斩棘的哥哥红的,那不是作品。

行吧,《浪姐》表示冯导咱没事尽量别cue我谢谢。

最后是戴小雨上来一通分析,说非把自己名字往主演前头放,说出去才丢人呢。

然后,就是各种“戴高帽”的洗脑模式,必杀的是最后戴小雨说的那句话:

万一收视率不好,有小彭顶雷挨骂,何乐而不为呢?

于是,这事就这样谈成了。

这一段算是既讽刺了争番,又含沙射影带出了贵圈的游戏规则。

有人说这些桥段不太现实。流量明星没有黄渤这样的好演技,花姐这样的经纪人更不会被一个小助理一通强输出牵着鼻子走。最关键是这些段子也过时了啊。

我倒觉得无妨,这些段子没过时的时候,也没见哪部影视剧敢这么有讽刺意味地表现出来,《北辙南辕》应该是观众见到的头一回。

有一说一,就这几场戏,能看出冯小刚功力是在的,如果用这个阵容,拍一部《娱乐圈的故事》,再加上各路明星客串闪亮登场,那将是怎样一场腥风血雨?想想都让人觉得刺激。

而且,能让刘晓庆不再演“丫头”,以老年人身份出镜,也让人想对冯小刚竖大拇指。

那剧集的口碑还怎么会崩呢?这不合理呀。

冯导要有当年一半深入群众,新剧口碑也不至于南辕北辙

首先必须澄清一下,剧集的编剧不是冯小刚,是陈枰。

代表作包括豆瓣9.1的《民工》, 豆瓣8.2的《激情燃烧的岁月》。

总之,要说编剧不了解生活,我是不信的,但结果呢,确实是南辕北辙。

照道理,《北辙南辕》是个女性群像剧,讲述的是剧中五个女性鲍雪(蓝盈莹 饰)、戴小雨(金晨 饰)、司梦(啜妮 饰)、冯希(隋源 饰)、尤珊珊(王珞丹 饰)携手开餐厅的故事。

“北辙南辕”既是餐厅名字,也寓意着女性人生之路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。

但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五位女主角和自己生活的差距。

比如金晨一开始住在挪威的一栋靠海的大房子里,好吧,这些都是她未婚夫的。她未婚夫其实有老婆,于是她拎着箱子回北京,去了奶奶家,的确不是住靠海大房子了,改成北京奥森的独栋大别墅。

还有啜妮饰演的家庭主妇,家里是开放式厨房、豪华料理台,出门开的是宝马。

最有钱的曲珊珊借给师傅一大笔钱,是多少没说,反正别人借的一开口就是2000——万!

师傅投资失败破产,负债累累选了自尽后,她没有向其他人一样追要欠款,反而以市价买下了对方留下的商铺,缓解了其妻女的困境。

好吧有钱人的世界我们也不懂,但还有蓝盈莹饰演的龙套小演员,住的是北京四合院,内部空间宽敞又明亮。

就算是“北漂”冯希,供着男友从研究生读到博士后,住的房间也不差,自己还能攒下30多万。

那些真正的北漂女孩从五环外的群居房、隔断间起步的人生,这些女孩肯定是没遇到的。

她们遇到的,全是好人。

尤珊珊和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司梦在超市见面,钱包掉在了超市,司梦拿起钱包就追过去,追上了尤珊珊请吃饭,她说要回去修洗衣机,尤珊珊立马给她买了一台送到她家。

一起出去耍,那就骑个马。

总之,我等这些玩摩登庄园的平民是不懂她们的生活的。

好吧,这些都只是人物设置,观众别往心里去,重点是剧集的核心立意:女性在面临南辕北辙的人生时,对人生困境的突围。

那主角们有没有困境呢,肯定有。

蓝盈莹剧中的困境,是不红。

金晨剧中的困境是深爱的男人欺骗了她,让她“被小三”。

家庭主妇的困境时是丈夫是典型的“丧偶式伴侣”。

北漂的困境是男友去德国留学,未来的规划里谁都有,就是没有她。

那姐姐们是怎么摆脱困境的?答案是:开个餐厅就好了。

但这正是全剧最奇怪的设置,日剧专门拍过一部《问题餐厅》,说的就是几个中年女性重振旗鼓的故事,问题是几位主妇不但同病相怜,而且彼此有感情基础。

可本剧中出大头开餐厅的尤珊珊除了和冯希是发小,和其他的三位女主,基本算是萍水相逢。

结果不仅拉着她们合伙开餐馆,甚至连启动资金也可以借,自己随手拿了三百万出来,一开口就是:“我就没指望这餐厅赚钱,就图便宜吃饭、聚会方便”。

还是那句话:有钱人的世界我们穷人不懂。

问题是蓝盈莹的角色明明也是“穷人”,她却也觉得开餐厅赔了也不要紧,“权当是体验生活的成本了”,现在横店北漂都这么豪横了吗?

所以问题其实很明显了,倒不在于剧中的女性都特别有钱,第一次聚会就去高端马场什么的,编剧可以写没钱的女性故事,可以写有钱的女性故事,问题是,编剧把没钱的女性写得像有钱女性,有钱女性写得像“过家家”,这样观众就不同意了。

现在这部剧就是很分裂啊,又是“被小三”、被PUA、又是娱乐圈行业现状等等都是热点,要说不现实,有些内容又很现实,但最后还是悬浮。

几位女主呢,也真的很厉害,明明人设都这么悬浮,开个餐厅也开得这么悬浮,还要努力学着当年葛优的腔调调侃人间,去呈现“勇气”“理想”“姐妹情谊”这些剧集主题,几位女主内心信不信我不知道,反正观众是未必信的。

说到底,冯小刚一位公认的直男大导演,过去拍摄的最成功的女性题材作品,算是《芳华》。

在《芳华》里,冯小刚把镜头对准了上世纪文工团的文艺女兵,她们朱唇皓齿,一头乌黑得好似锦缎般的头发自然垂落,还有挺拔的身躯和青春的样貌,可是冯小刚拍摄的到底是梦幻的芳华,还是现实的芳华呢?

年代太远了,新一代观众不知道,老一辈观众也自带滤镜了,可是当代社会的女性生活我们是知道的,可见钱钟书那句话确实是有道理: “我们时常把创作冲动,误会成创作才能。”

如果真是因为不接地气带来的负评,我建议今日的冯导要好好向当年的冯小刚学习学习。

那时候的冯小刚,能拍《甲方乙方》,还能拍《一地鸡毛》。

观众口味变天,冯小刚英雄老矣

冯小刚第一次做导演,就是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的《北京人在纽约》。当年郑晓龙好不容易拉到了赞助和150万美元的贷款,并以国内、海外版权换来了5分钟的贴片广告,实现了中国电视剧的第一次市场化运作,才找到姜文和告别人艺的王姬拍出了这部剧。

成功来得越不容易,冯小刚内心对成功的渴望越猛,年轻的才华就喷薄地越汹涌。

《北京人在纽约》火了,姜文有了自己的电视代表作,年轻的冯小刚才华开始被行业认可。

于是有了下一次他独立执导一部电视剧的机会。

那是他同作家刘震云第一次合作,冯小刚看完剧本回复:“剧本一个字都不用改就可以拍。”

刘震云多年之后还记得冯小刚在片场的模样:上身穿一件红色套头衫,下身穿一条军裤,脖子上日夜挂着‘北京电视艺术中心’的工作证。容易感动,容易激动,容易喝大,也容易发火。

至于两人日后合作的遭遇,谁能想得到。

剧集的主演是陈道明,冯小刚将所有对时代浪潮的感悟全都融入角色生活的一地鸡毛里,命中了一代人的情感。

那时候的冯小刚,对生活的感知和普通人没两样,职称、定级、房子、结婚、生子、保姆等等,这些琐碎的、烦人的、没完没了的小事,也是每个平凡人全情投入奋斗一生的大事,冯小刚感受到了,拍出来了,观众没人说他的剧悬浮。

也是因为电视剧拍得太成功,冯小刚一转身又弄起了电影,前几部都不太行,直到孤注一掷地写出了一部《比火还热的心》,发行人一改,改成了《甲方乙方》。

一部拍了45天的500万预算的小成本片,最终拿了3600万票房,从此冯小刚的贺岁片时代开场。那时候的冯小刚,依然是懂得普通人生活的,不然他也没法“成全了别人,陶冶了自己”。

在冯小刚那些年的巅峰时刻,他成为通俗喜剧大众文化和普通人之间的同声传译,不断向世界播撒笑的密码。

那个转折的时代, “贫”构成了普通人对抗生活的一种方式。冯氏喜剧恰逢其时,把住了时代脉搏、击中了时代情绪,说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。

可时间改变了一切,到了《北辙南辕》,蓝盈莹金晨王珞丹再怎么努力地找冯小刚作品“贫嘴”内味儿,也不可能有当年内味儿了。

一是时代变了,二是冯小刚也变了。

接地气这种东西,其实和谎言是一样的。 俗话说,你可以在所有时间欺骗一个人,也可以在一个时间欺骗所有人。 但你就是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。

冯小刚曾经是最接地气的文艺工作者,这一切曾经成就了他,而如今冯小刚已经不可能知道真正的老百姓在干什么想什么了,拍出来的东西,就难免南辕北辙。

和在电影界一样,曾经在电视圈所向披靡的冯小刚,面对这个信的世界,也难免有点看不懂了。

他上一部监制的 网剧《剑王朝》,有当时的顶流小生李现主演,也没能掀起什么水花,豆瓣评分也刚过及格线——6.2分。

而国产剧江湖新一代导演层出不穷,观众需求在变化,热门剧类型也开始多元化,就算把当年的《编辑部的故事》放到现在,这届观众也未必爱看了。

做导演,有时候是时也命也。

回到许多年前,冯小刚一个月没下楼,饿了就吃酱油挂面,憋在家里写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。写完之后,冯小刚对王朔说,“这本子我是想着一个人写的,你必须带我去见见。”

于是当天下午,冯小刚跟王朔骑着摩托车,摸到北京海淀区的一栋居民楼下。几经打听,找的人不在,两人回到摩托车上坐着等,天下起了蒙蒙小雨。

等了一两个钟头,都快要走了,王朔指着远处走来的一个人影,说了句“来了”。冯小刚一抬眼,望见了风雨里一个瘦高的年轻人,穿一件肥大的咖啡色风衣,戴一顶帽子,远远地走过来。冯小刚一个箭步迎上去说,我是冯小刚,那位年轻人说:我是葛优。

多年之后,冯小刚还会回想起那个下午,觉得很奇妙。“葛优不在家,天又下着雨,如果不想等了,走了,就没有后来了。”

没有《编辑部故事》的李东宝,也就不会有后来的《甲方乙方》,有没有那个曾经所向披靡的冯小刚,不好说。

但许多年后,当不再有葛优担任男主的冯小刚在电视圈卷土重来,就像剧中台词说的,“水土,温度都一样,可是结的果却南辕北辙。”

当年姜文曾这么评价冯小刚:

「导演拍的东西是葡萄,电影应该是葡萄酒。小刚啊,你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。」

在1997年,冯小刚的鲜榨葡萄汁的味道,就是观众最爱的味道。

只是时间改变了这一切。

世界是个旋转门,大家轮番进场,有的待得久一点,有的没那么久,但终究会被旋转出场外,或早或晚而已,区别只是,有的人主动退场了,有点人依然在场上,但江湖已非昨日的江湖。

当《北辙南辕》播出,观众会怀念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《甲方乙方》那个时期,还能与普通人共情的冯小刚。而冯小刚或许也会怀念当年,“1997年过去了,我很怀念他”。

冯小刚要有当年一半深入群众,《北辙南辕》口碑也不至于南辕北辙。但没人能回到从前了。

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,版权归原创者所有,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,并不提供资源存储,也不参与录制、上传
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,请发邮件至(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,谢谢。)

© 2021 乐乐影院 豫ICP备76312789号

极速影院

电影天堂

电视剧

综艺节目

樱花动漫

明星